close
♪白浪滔滔我不怕,掌起舵兒往前划~~♪
「航向大海 遨遊世界」,是你我的美夢。在台灣南北部,曾有以生產船隻而享譽全球的「台灣國際造船公司」,帶領國人實現這個夢想。

台灣國際造船公司
簡稱台船,它的發展時期可分為:
Ⅰ日治時代~帝國最南方船塢
日治時期(1918)以「木村鐵工所」為名,在基隆開啟船塢建造業。並在台灣總督扶助下,於1922年設立「基隆船渠株式會社」。
1937年,為配合南進計畫,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、台灣銀行、台灣電力株式會社、日本郵船、大阪商船及基隆地區聞人顏欽賢家族等,共同創辦「台灣船渠株式會社」,並將「基隆船渠株式會社」併入,成為「日本帝國最南方的船塢」,居國防要位。
其實,木村鐵工所經由高雄四大製糖會社合組「株式會社台灣鐵工所」,以製造糖業機械與窄軌零件為大宗,利於日益興盛的糖業發展需求。

Ⅱ國府時代~重點建設
1946年5月1日,經「資源委員會」與台灣長官公署會商,將位在高雄的「株式會社台灣鐵工所」、「東光興業株式會社」與位於基隆的「台灣船渠株式會社」合併成立「台灣機械造船公司」,下屬船廠有「基隆造船廠」及「高雄機器廠附氧氣廠」,並於基隆市火車站對面設立總公司。
1948年,改組為國營事業,以「台灣機械公司」及「台灣造船公司」分別於高雄及基隆設廠,各自經營。
1973年7月成立「中國造船公司」,簡稱中船。1978年1月,將「台灣造船公司」併入,以「中國造船公司」之名營運。分設台北公司、高雄總廠及基隆總廠。1996年1月,台北公司遷至高雄,與高雄總廠合署辦公。

Ⅲ新世代新氣象
2001年12月31日,中船實施「再生計畫」,重整組織與經營模式。2007年3月1日,更名為「台灣國際造船公司」。

打造華人界的巨無霸
不只造小船,建造大船更是台船的驕傲!首艘44.5萬噸級巨無霸型油輪「柏瑪奮進號」(Burmah Endeavour)於1977年6月3日下水,並在同年12月順利交船。「柏瑪奮進號」為當時全世界第二大船型,全長378.41公尺、寬68.05公尺、深31.6公尺,吃水25.04公尺,載重457,838噸。其主甲板面積,有兩座足球場之大,因而創下台灣造船業兩大紀錄:(1)單船下水量最大(2)單船建造與外銷船舶噸位第一;此兩項紀錄,至今仍高居華人造船之冠!

造船界奧斯卡常勝軍
台船的傑出表現,可由世界知名的專業性船舶組織「英國皇家造船協會」(RINA) 的評選,獲得印證。每年該協會由四、五百艘新船中評選出年度最佳船舶四十餘艘,刊登在世界名船錄中。獲得此項殊榮者,受稱為「船界的奧斯卡」。
1998~2004年間,台船榮登「世界名船錄」,共有10艘,分列如下:
一、1998年:2,200 TEU貨櫃輪
二、1999年:甲板重貨載運船State-of-the-Art
三、2000年:超巴拿馬極限型5,714 TEU貨櫃輪
四、2001年:176,000載重噸散裝貨輪:敦克爾克最大型
五、2002年:17,730立方米冷藏船

六、2002年:3,200 TEU貨櫃輪
七、2003年:77,834載重噸散裝貨輪
八、2003年:12,600載重噸水泥船;此電力推進自卸式散裝水泥專用船『達和輪』,於2005年3月19日台灣「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學會四十八屆第二次會員暨會員代表大會」中,獲頒首辦之『年度船舶獎』殊榮。
九、2004年:176,000載重噸散裝貨輪;新一代敦克爾克型。
十、2004年:超巴拿馬極限型5,527 TEU貨櫃輪

中船季刊
台船為精益求精,於1970年,
發行《中船季刊》,內容以學術研究為主,登載文章皆出自國內研究造船頂尖者。至今,中船季刊為推動台灣造船產業,樹立努力不懈之軌跡,亦成為專業研究者必看之精典刊物。

「焊」出一片天
焊接技術用於造船,主要源自第二次大戰期間,美國所研發的技術。然台灣地區在台船時期,則已引進此項技術。儘管如此,及至1960年代,電焊機在台灣,仍屬稀有試驗性產品。
到1970年代,台船始將相關作業,全面採用電銲。當外界仍以手工進行電焊時,惟有台船研發並引進各種電焊技術,如:氬焊、惰氣悍、二氧化碳電焊等;其中半自動二氧化碳電焊技術,堪稱最先進的焊接技術。
此外,台船轉戰其它業界的電焊師,將學自台船的優良技術拓展,不但促進各業界的工業部門技術發展,也大幅提升商品品質,促使造船業帶動工業發展,台船為首當火車頭。

3K之極
所謂「3K工作」,在日本,意指「汚い(Kitanai)、きつい(Kitsui)、危険(Kiken)」,即骯髒、辛苦且具高危險的工作。
此次清查作業,拜訪數位台船的工作人員。經由回顧,方知台船的電焊師傅為求高成效,必須雙眼緊盯著焊接的部位,眨也不能眨,因此雙眼承受極大的強光傷害。此外,因焊接部位的不同,有時必須在桅桿、天線等高空或艙壁、肋骨、樑架與無法伸展肢體的封閉空間裡,進行焊接,面對炫眼強光、紛飛煙塵、難奈高溫以及震耳噪音等等,皆需以責無旁貸之工作態度視之,可謂是國營事業中的3K極致,從事者,令人起敬。

平均高學歷
據文獻所載,1950年代台船內部,各級人員中,台灣籍員工約佔1/4,其餘皆為大陸籍的外省員工。據統計,學歷背景為專科、大學及留學的外省員工高達73.3%,在過去就學率不高的社會環境中,員工學歷之高,頗為驚人。

【小文說】
文建會於2004年委託成功大學陳政宏老師,針對名為中船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進行產業文化清查。經過此次清查,不但對其歷史、文化、相關文獻、機具、產品、建築、乃至員工生活等面向,進行深入的了解,相關文物業已完成登錄。
再者,過去被視為報廢品的機具模型,搖身一變為足以表徵台灣經濟發展史的珍貴文物資產,台船員工紛紛對此表示讚歎,群起著手整理台船文化。冀望台船特有的發明、機具模型與重要技術文獻,藉由員工們的協助,妥善完備地保存下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story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